微信移动端网站使用WebApp的优劣势
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点击:1

webapp与nativeapp的对比
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,网上的分析文章一搜一大堆,我相信只要是合格的移动产品经理,对这个问题都能回答的八九不离十。所以关于webapp与nativeapp,我只想谈其中一点,也就是它们之间差距大的地方:nativeapp需要下载安装,而webapp不需要。
最开始我以为这是webapp的优势所在,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。原来这世上,你在某些方面的优势,会成为埋藏在另一个地方的祸根。nativeapp初次使用的门槛高,但一旦下载,产品就能在用户的手机桌面获得一个稳定的入口,只要不卸载,用户和产品就有可能产生持续的连接,这是webapp所办不到的。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,通过手机浏览器把网站保存在桌面这个功能,90%的用户要么不会,要么不习惯。
webapp虽然在便捷性上胜出,但在入口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却输的彻底。过去业界一直在谈论webapp与nativeapp之争谁胜谁负,现在看来毫无疑问是nativeapp压倒了webapp,手机浏览器也不再是移动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入口。而且智能手机时代发展到现在,用户的使用习惯基本已经建立,个人认为webapp再翻盘的机会也不大。
为什么还要做webapp
web端和客户端是互联网的两种最典型的产品形态,pc时代web端更强盛,智能手机时代则是客户端更主流。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出现一强一弱的格局,但谁也没有能力把另一方打垮、消灭,反而会相互融合,产生新的产品形态(hybrid app)。
所以,哪怕不是目前的主流,webapp依然有它的生存空间,也能活的很好。这也是我目前依然从事webapp产品工作的意义。那么,哪些领域和场景是适合webapp发展的呢?我的经验是:轻体验、轻入口、重传播、重转化。
怎么理解呢?就是指那些对产品体验要求没那么高,不在意用户是否每天固定访问(相对而言),重视单个页面的传播率和转化率的领域。比如媒体、微商、官网、营销活动等等。
另外,很多互联网公司产品都是横跨多个平台的,虽然从战略意义上讲,手机web端往往只能排第三,要么pc端第一,要么app第一。但谁不敢忽视手机web端给其他平台产品带来的传播和引流作用。
面向微信的移动网站设计
写到这里,其实一个结论已经呼之欲出:社交网络是满足webapp特性最好不过的生长土壤。社交网络用户基数大,传播效应强,内容时效性短,天生就适合webapp的使用场景,所以我们在微信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别人分享的网站链接,以及各种花哨炫酷的h5网页活动。
相信很多细心的产品同学应该能留意到,同一款产品,在微信上和手机浏览器上会是不一样的两个版本。那么,为什么要面向微信单独设计一个产品版本?基于微信的webapp和基于手机浏览器的webapp有哪些差异?这也是我这篇文章要重点向大家说明的内容。
微信是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最具核心地位的一款app,也是大的移动流量入口。它是如此的重要,以至于创业者完全有必要单独设计出一个版本,来迎合微信的产品特性,或者说是,适应微信生态里的游戏规则。在微信内使用webapp,实际上就是用微信内置的浏览器来打开网页,它与其他浏览器上的webapp,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:
1.注册登录
浏览器上的webapp只能通过邮箱或手机号注册登录,没办法像pc站点或nativeapp那样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,相关的接口迟迟没有放开。但微信内网页可以通过授权,获得用户的微信id、头像、名称等,从而达到免注册登录的效果。这一操作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进一步使用产品功能的门槛,给webapp获取注册用户带来方便。所以在设计微信内webapp的注册登录时,必须要把微信登录这一因素考虑进去。
2.导航设计
nativeapp通常会采用底部一级导航,顶部二级导航的信息架构,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一、二级导航在上有很好的区隔,同时底部一级导航更方便用户点击。但对于webapp而言,浏览器窗口本身就占据了屏幕不少的空间,再把导航固定显示的话,内容展示的区域就更小了。比如淘宝webapp在iphone5s上就会是这样的效果:
尤其是浏览器底部操作栏,跟webapp的一级导航放在一起,感觉非常别扭,所以webapp采取这种导航结构的并不多见。但在应用在微信内的webapp就不一样,它的设计可以趋同于nativeapp,因为微信内置的浏览器底部没有固定显示的工具栏,同时,把底部导航设计得和微信app一致,会让用户以为并没有脱离微信,从而产生熟悉感和安全感。
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,点击某些公众号的底部菜单,明明已经跳转到某个外部webapp上了,但感觉上还是像停留在公众号里面。
3.头部设计
对于一个网站来说,头部设计是要花很大精力的,它代表了一个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。特别是网站logo,老板可能会纠结好长时间。微信内webapp在这一点上就又不一样了,因为微信自带了一个头部,同时还会显示当前的网页名称。所以,一般的网站在微信内会出现两个头部,一个是微信的,一个是自己的,显得冗余并浪费空间。比如唯品会:
我们再来看看京东是怎么做的:
京东很巧妙地把原本属于头部的品牌logo、搜索框放在了banner图上,同时加大了banner的高度。这样既避免了双头部的美观问题,又让banner图更大更有冲击力。果然还是儿子最懂爹的心事啊。
用于微信的webapp,采用无头部设计会在视觉上感觉更清爽。参考案例:
4.分享
从浏览器打开的webapp,是没办法把某个页面分享到微信的。所以几乎每个nativeapp都会在内容页提供分享按钮,但在对应的webapp上,很少有这个按钮,这也就意味着浏览器内的webapp缺失传播功能。这一点在微信上得到了弥补,微信网页通常会提供分享操作,但这个操作并不是真的把该网页分享出去,而是出现一个弹出层提示:点击微信右上方的分享按钮。
这种曲线救国的分享方式,想必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了吧。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,都是微信给逼的啊。。
webapp在微信和手机浏览器上的不同表现形式,很多都是web端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不顺畅造成的,这其中既有技术层面的原因,也有公司或产品从商业利益出发,主动设置的障碍。技术上的问题,到最后肯定都不是问题。但人为的因素,就很难说了。毕竟在互联网的江湖里,什么样的竞争手段都出现过,而封锁与封杀,只是其中之一罢了。


通辽seo优化排名,在正确的方法中坚持走下去
传统企业进行网站定制有何益处
企业网站如何做推广有效?
将企业网站建设成为一个优质网站的多个方案
网站制作如何选择合适的开发公司
如何避免网站建设公司乱报价?
提前准备哪些原材料才能够 申请可信网站认证
站长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盈利模式